发布时间:2022-11-12浏览次数:964
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郭超凯)记者8日从中国公安部获悉,据该部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26亿辆,其中汽车3.28亿辆,新能源汽车1620万辆;机动车驾驶人5.1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75亿人。
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8万辆,同比增长1.9%。汽车新注册登记1175万辆,同比增长5.8%。其中,载客汽车新注册登记1034万辆,同比增长5.6%;载货汽车新注册登记133万辆,同比增长8.1%。
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9%。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259.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7.8%。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12.8万辆,同比增长41.6%,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新注册登记量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26.6%。
截至6月底,全国有88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同比增加7个城市;41个城市超过200万辆;24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重庆、上海、苏州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共办理机动车转让登记业务1134万笔。其中,办理汽车转让登记业务1057万笔,同比增长5.3%。全国异地直接办理交易登记二手小客车157万辆,更好便利民众和企业办事,促进二手车流通。
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5.1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数量为4.75亿人,占驾驶人总数的92.7%。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领证驾驶人数量1191万人,同比增长8%。新增“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C6)以来,已有95万人取得C6准驾车型,更好满足民众驾驶小型旅居挂车出行需求,便利驾驶房车旅游。
根据介绍,2023年上半年,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积极推行补换领牌证等交管业务“足不出户”网上办。全国网上办理补换领驾驶证和行驶证、发放临时号牌等业务5833万次,同比增长30.9%。(完) 【编辑:姜雨薇】
在近日闭幕的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提出将在推动高水平开放方面推出更多务实有效的举措。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面临多重风险的形势下,我国深化高水平开放,是促进自身发展和改革、稳定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从自身看,高水平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当今时代,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紧密融为一体,通过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例如,通过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出口,既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使企业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通过扩大进口和更大力度利用外资,可以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世界看,高水平开放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我国是开放还是封闭,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具有深刻影响。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开放型世界经济遭遇挑战,国际社会对维护多边主义、加强沟通合作的呼声更加强烈。在此形势下,我国推动高水平开放,与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制度型开放机遇、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将与多数经济体一道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开放性和稳定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大国应有的贡献。
在新征程上推动对外开放,关键是要体现“高水平”。对此,可以从五方面着力。
一是推动更大范围的开放。目前,我国区域开放差距仍较明显。更大范围开放,就要在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的同时,发挥内陆和沿边要素成本、市场空间、区位条件等优势,加快推动贸易和产业转移集聚,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进一步缩小区域开放差距,完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二是推动更宽领域的开放。我国已基本放开制造业外资准入,应以扩大服务业开放为重点,进一步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自贸试验区和全国范围推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相关业务开放。同时,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积极吸引人才等国际高端要素,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也是更宽领域开放的重要方向。
三是推动更深层次的开放。主要是对照高标准经贸协议的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推动制度型开放。近日,国务院印发通知,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这充分反映了国际规则所趋、经济发展所需、经营主体所盼,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务实抓手,应当加快落实。
四是推动更加主动的开放。当前,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以安全为名鼓吹“脱钩断链”,我们面临的外部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在此形势下,对外开放需要更加积极主动。要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对外开放争取更大空间,也为各国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提供国际合作平台。要将扩大进口作为长期战略,以强大国内市场集聚全球商品、服务和技术,打造高端要素资源的引力场。
五是推动更为安全的开放。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高水平开放,就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解决好新形势下对外开放面临的新的安全问题,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作者杨长湧 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