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9浏览次数:451
本报北京7月4日电 (记者王浩)水利部近日发布202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25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49.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24.1立方米。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64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72,其中,与2021年相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1.6%和10.8%(按可比价计算)。
2022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98.2亿立方米,与2021年相比,增加78.0亿立方米,但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生活用水量减少3.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减少81.2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增加137.0亿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增加25.9亿立方米。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66.1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25.6亿立方米。
2022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大中型水库蓄水有所减少,湖泊蓄水相对稳定。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香港7月5日电 (记者 李志华)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是一座欧洲传统风格的花岗石柱与仿罗马红砖拱券相结合的建筑,停用多年的配水库于2020年被市民重新发现,2021年获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确认为一级历史建筑,水务署于同年12月中修复完成后开放予公众参观。
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内设有展板介绍。 李志华 摄
该配水库的建造源于香港开埠初期的供水需要。当时九龙半岛主要依靠地下水供水,但随着人口增长,地下水不敷使用。1904年,前深水埗配水库落成,供应饮用水给九龙塘、深水埗及大坑东一带居民。后来随着容量大逾10多倍的石硖尾食用水配水库在1970年投入服务后,前深水埗配水库在同年正式停用。
糅合欧陆工艺与罗马特色修建的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 李志华 摄
前深水埗配水库是香港首个以圆形筑成的地下配水库,内部以整片混凝土天花建成,并由108条排列有序的花岗石柱支撑。花岗石柱搭配红砖拱券,糅合欧陆工艺与罗马特色,是香港少有参照罗马建筑风格修建的公共建筑。
市民细心观察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的内部建筑。 李志华 摄
配水库经修复后,内部配以泛黄的灯光更能突显它的古典美。公众在参观配水库时可感受到不同建筑材料、线条及形状构成的建筑美学,排列有序的石柱、层层递进的半圆拱券,给人庄严稳重之感,观众可充分感受欧洲古典建筑之美。(完)
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 李志华 摄
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以108条排列有致的花岗石柱支撑。 李志华 摄
市民观赏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的内部建筑。 李志华 摄
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的红砖拱券。 李志华 摄
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的红砖拱券及花岗石柱。 李志华 摄
糅合欧陆工艺与罗马特色修建的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 李志华 摄
糅合欧陆工艺与罗马特色修建的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 李志华 摄
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的静水井及半圆去水导坑等设施。 李志华 摄
市民观赏香港前深水埗配水库的内部建筑。 李志华 摄